《南工高教》2023年第2期,已于6月上旬编纂完成并印发。本期共设置6个栏目,为帮助各位读者更好理解栏目设置内容,作如下导读。
第一个栏目“高等教育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应用型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和拔尖创新人才引培的重要主体,如何用好自身优势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下简称“四链深度融合”)方面发挥引擎和辐射作用,是回应时代需求、走出中国特色应用型高校发展之路的重大现实课题。因此,本栏目节选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董小平的文章《应用型高校推动四链深度融合的辐射结构与政策路径》(《中国高等教育》2023年第7期),董小平认为:应用型高校推动四链深度融合是时代赋予的使命,需遵循内在逻辑理路,采取建立共生发展格局、共享人才高地、产教融合创新体系、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实践进路。政府部门在推动四链深度融合中要强化高校服务产业发展职能,为其健全人才资源体系、资源配置机制、主体权益保障制度等提供平台。
第二个栏目“高等教育探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尝试微专业的探索和实践。据了解,自山东大学2018年推出全国首个“古典文学”微专业以来,深圳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等全国十余所高校陆续推出首批微专业建设项目。当前,越来越多高校加入微专业探索与实践大军。值得注意的是,微专业并未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其建设发展完全属于高校的“自选动作”。那么,微专业与传统专业到底有何不同,为何会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香饽饽”?微专业的兴起,蕴含着怎样的教育逻辑?带着上述问题,本栏目精选《中国教育报》2篇文章,分别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长董秀华所著《微专业改革蓄力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和天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闫广芬所著《微专业热潮下的教育之变》,这两篇文章探微知著,挖掘高校微专业建设热潮背后的教育变革。
第三个栏目“专题: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于2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为“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当前,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社会全面变革,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明确了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受到冲击,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化成为客观而普遍的需求。而且随着数字经济的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一个历史的进程,也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因此本栏目节选《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及学校之变》《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内涵、阶段与实施路径》《推动数字化转型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等5篇文章,它们从多个角度阐释教育数字化如何赋高等教育发展、如何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高校应变之策以及高等教育数字化的阶段和实施路径。
第四个栏目“专题:学科专业设置优化研究”。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就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具体到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改什么、怎么改、谁来改,学科专业布局调整蕴含的逻辑是什么,遵从的标准是什么,以及从战略高度如何前瞻布局和科学谋划等等。基于上面一系列问题,本栏目精选《从战略高度看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学科专业优化要有前瞻部署和科学谋划》《优化学科专业调整机制不宜迟》《大学专业设置的标准是什么》《高校专业调整透漏出哪些新气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蕴含的“四重逻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等7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这些问题。
第五个栏目“高校教师发展研究”。面对新的时代——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是同步发展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成长,自己也就成长起来。因此,帮助教师成长、推进教师向高层次发展和教师现代化发展,尤为重要。本栏目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特选《顾明远:教师成长的三个境界》《如何推进中国式“教师现代化”》《教学学术研究: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高阶层次》等3篇文章,以飨诸位领导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