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规划

当前位置: 首页 - “十四五”规划 - 正文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讨论稿)

2020-12-30   浏览: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 河南省财政厅

关于推进高等学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

(讨论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精神,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现就推进高等学校产业学院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在高等学校建设产业学院是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推进高等学校产业学院建设,有利于全面推动高等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有利于汇聚发展新动能、增强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我省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向高质量迈进的关键时期,亟需高等教育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推进高等学校产业学院建设,就是要以区域、产业、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以共建、共管、共享、共赢为基本准则,搭建区域教育产业协同发展、联动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供需双方紧密对接,实现校企之间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将产业学院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技服务、学生创业和继续教育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实现教育和产业的联动创新发展,破解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为实现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二、建设原则

(一)育人为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大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服务产业。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研判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对产业发展的需求,精确分析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对应关系和供需要求,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面向产业整合学科专业教学资源,推进新兴专业建设和传统专业改造升级,分类定位、因校制宜,切实服务区域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支撑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学院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产业引领等功能深度融合发展,把产业学院打造成为集“产、学、研、转、创”多功能、多主体深度融合的新型办学实体,积极探索产教资源要素互相转化、互相支撑,形成产教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教育发展新生态。

(四)共建共管。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地方政府、产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办学主体作用,建立校地互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推行多个办学主体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育才、共享资源、共担责任的管理体制,最终实现多方共赢、互惠互利。

三、主要任务

(一)统筹谋划产业学院发展。主动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建设若干个特色鲜明、服务面向明晰的产业学院;分类明确各个产业学院的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发展方向等,并将深化产业融合、推进产业学院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按照“试点—示范—引领—推广”的基本思路,探索产业学院建设发展模式,打造一批产教融合程度深、服务产业质量高的产业学院。

(二)着力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根据区域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需要,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构筑先发优势,占据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高等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聚集融合,打造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三)建设一流学科专业集群。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整合高等学校内部相关学科专业资源,根据服务产业链、创新链的需要,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产业学院专业集群;深化专业建设内涵,突出产业导向和应用导向,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专业、发展新兴专业、孕育交叉专业等方式,打造一流学科专业集群;探索成立学校、企业、政府、协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利用行业标准和企业、社会资源,提高专业建设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水平。

(四)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产教融合、引领产业、专业对接、课程衔接”的思路,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办学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培养制度;产业学院的培养方案、培养标准、课程体系、考核评价、平台建设、项目设计和师资等由多个办学主体共同谋划、共同确定;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共同建设一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构建通专融合、理实结合的课程体系;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时代产业发展要求的卓越人才。

(五)构建产学研创一体化融合平台。以校企共建共享的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产业学院共建教学科研生产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实训基地;通过学生参加对科技成果成熟化处理和工业化试验的中试项目,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应用研究与创新能力;依托教学科研生产基地提出的课题,安排企业导师对课题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基于课题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将企业真实项目或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选题,实行真题真做;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或基地,加快完善成果转化体系,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权责;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六)开展项目攻关和产品研发。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机构、实训基地,发挥高等学校人才优势,以企业发展需求为重点,开展企业项目联合攻关、产品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加快构建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大力推动产业学院内部科教融合,以科研促教学,将研究成果及时引入教学过程,将产业学院建设成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七)打造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在产业学院设立若干教师专岗,支持行业协会、企业业务骨干、技术和管理人才到高校任教,探索实施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优先聘用“双师型”教师,鼓励产业学院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改革产业学院职称评审方式和标准,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技术服务,探索符合产业学院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设置产业学院教师工作室(坊)、“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等,承担产业学院师资交流、研讨、培训等业务,将产业学院建设成“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支持高校改革产业学院办学体制,探索建立由高校牵头,产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协同推进的共建共管体制,允许企业以土地、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股、入股,与高等学校共建产业学院,并享有相应权利;着力提升产业学院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鼓励高校建立完善依法治校、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多方参与的产业学院理事会(董事会)、专家指导委员会,统领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经费预算等重大事项,行使决策、审议、监督等权力,扩大产业学院人权、事权、财权,机构设置、人员评聘、收入分配、专业设置等方面具有相对独立自主权;制订企业人员兼职办法,鼓励产业学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购买产业、行业、企业前沿技术课程和教学服务等资源。

(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产业学院作为高校的内设二级学院,保持现有资金投入渠道不变;产业学院建设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地,鼓励企业以出让、租赁方式取得土地;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学院建设,对参与产业学院建设的行业龙头企业,支持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享受相应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发挥产业学院服务优势,积极拉动社会资金和地方政府资金投入,对社会投入资金由产业学院按照投资人意向双方协议约定使用,实施项目管理;在不新增债务的情况下,鼓励高校积极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支持产业学院发展;省财政统筹已设立的相关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和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专项奖补资金,对产业贡献度大、外部资金吸引能力强、示范引领作用明显的产业学院予以支持。

(三)实施示范性产业学院建设计划。为构建省校两级产业学院布局体系,在各高校自主建设产业学院的基础上,立足河南优势产业,围绕全省支柱产业和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集群建设需要,结合郑州大都市区、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实际,重点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构建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集聚需要相匹配的高等学校产业学院布局体系。

版权所有:南阳理工学院发展规划处、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邮编:473004 电话:0377-60359398